《七星文化论丛——七星文化与肇庆旅游》公牛配资
作者:谢远谋
千呼万唤始出来,七星文化终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这对于正待创新品牌的肇庆旅游,不啻一大幸事。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循此求索,肇庆旅游舞台近年来发掘产品文化内涵的心力从未停歇。从端砚文化、龙母文化、包公文化,到宋文化、广府文化、裹蒸文化……你方唱罢我登场,弦鼓响了多时,蓦然回首,才发觉竟有一名主角还未上场!
这名不可或缺的主角,就是七星文化。
七星文化源自北斗七星。在中华各族先民的心目中,北斗七星有着极崇高的地位,不仅代表着永恒而神秘的自然伟力,而且是指示人类精神与物质生活的神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民间信仰,融入宗教义理,千百年延绵不绝,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可惜长久以来,我们都失之偏颇,对此知之不多或未予足够的重视与研究。今天,该是我们从事文化、旅游工作的同仁深入发掘,重新认识的时候了。即使再不济,稍为关心七星文化对肇庆旅游文化发展的意义,也应当在如下方面有所体悟。首先,是七星文化的资源唯一性。
七星文化的资源唯一性
据《肇庆市旅游发展规划(2005—2020)》所载,肇庆现拥有端砚文化与龙母文化两项在国内具唯一性的旅游文化资源。很遗憾,又忽略了七星文化。其实与端砚、龙母文化相比,七星文化的资源唯一性低说堪称伯仲,高说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端砚文化的资源唯一性无可厚非,历来一致公认。但随着砚台实用价值的式微,两千年礼赞已经日渐徒见史册公牛配资,收藏鉴赏面也并未见扩展。曲高和寡,如何把这古老的文化瑰宝引入现代的楼层家居,至今仍然是谜底待猜。
黄咏欣 摄
龙母文化虽说只此一家,也似别有分店。中国民间自古有水必有神,彼此之间的起承转合常见含混。悦城龙母的特色之处,是为西江流域远古母系氏族文化的产物,但究其精神意旨与祭祀程式,又与龙王妈祖河伯江神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让人觉着似曾相识之嫌。
七星文化又如何呢?从天象来说,渺漫星河中只有一个以七颗星辰构成的北斗;从地貌而言,国内各地虽有许多的七星岩,但形神俱似北斗七星的,就只有肇庆星湖中的这七座岩山。说是造化神工也好,说是偶然巧合也罢,这天地对应的双重唯一性,不仅使七星岩成为了国内蔚为奇观的七星文化代表载体,也确立了这一旅游资源绝无仅有的文化个性与文化价值。
离开了一定的资源基础,旅游产品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饶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则是旅游产品的生命魅力所在。世间物以稀为贵,具唯一性的旅游文化资源,早已成为古今中外旅游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王牌”。从这一层意义上说,七星文化无异是“王牌”中的“王牌”。苍天有眼,而今这一多少旅游胜地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文化资源,正紧攥在肇庆人的手中。
七星文化的创意无限性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形形式式的民间神灵信仰,始终是影响最广泛的宗教力量。这一点,我们只须看看民间顶礼膜拜的一些神灵,比如观音菩萨、关公、财神、土地、龙王、八仙、福禄寿星等等的受众面就很清楚了。较之道、佛两教洋洋洒洒的经典,他们给民间留下的更多是心灵的烙印。
民间神灵信仰既是一种宗教现象,也是文化现象。由此构成的相关民间文化、风俗不仅极具民族特色与历史传统,而且源远流长,至今仍在影响着国内外华人社会,以及东亚、东南亚、南洋诸国的文化、思想与风俗人情。因此我们应在去其糟粕的同时,对之进行认真的研究,并将之正确地介绍给青少年和海外游人,给我们的旅游文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北斗比之其他民间神灵,拥有更多更广的文化内涵,影响遍及古代社会活动各领域,在哲学、文学、艺术、天文、物候、社会习俗等方面尤为显著。且不说它能够“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司死生、执祸福”,光以“七”这吉祥的数字领头,就衍生了诗行七言,节庆七夕,天有七仙女,地应七星堆,佛建七级浮屠,气聚七彩长虹……每一项命名都始自一个甚而几个引人入胜的传说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不仅是中华民族,即使在海外西方公牛配资,又有谁不知道小熊星座?(北斗的天文学称谓)。细数环球世界,从初眺星河到遨游太空,古往今来,人类积聚下与北斗七星有关的话题,岂止万牍千篇。
凭借如此广博的内容与如此丰厚的积淀,七星文化作为特色文化资源,简直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假如我们对之不思开发,不懂就里,不知以此催生灵感去创新各类旅游文化产品和商品,那我们不是典型的蠢材就是天生的白痴了。
当前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正在强势兴起,以从事源自创意或文化积累,以创新经营方式为社会生活各领域提供有用商品服务的创意生活产业理念,已在旅游产品开发与整合中被充分采用。七星文化应运而生,必将为肇庆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与无量前景。
△七星岩摩崖石刻群一景。新华社记者 田宇 摄
七星文化的开发可行性
七星文化的开发建设载体,就是闻名遐迩的星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七星岩景区。聪明的先人前辈以北斗七星为主题,充分结合道教的精神内容与传播方式,在七星岩大做文章,早已为我们砌好了可观的开发基础。
△何异能 摄
诚如鲁迅先生所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道教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作用。自汉代起,土生土长的道教陆续吸纳同样是土生土长的民间信仰部分内容,把“民间诸神”从乡野移入宫观,着力封号供奉。如把北斗封为北斗真君,成为专管生死的司命信灵,从属真武、斗姆等天尊麾下,俨然道教星宿信仰体系。民间信仰的神灵体系与道教并非简单的重合,但彼此相辅相成,确实大大扩展了人民百姓喜闻乐见的“人间仙境”。
七星岩神址仙踪甚多,山下有水月宫、斗姆殿、纯阳观、碧霞元君祠;山上有玉皇殿、三仙观、奶娘庙、帝觴百神之所、凌霄宫;洞中还有璇玑台、石峒古庙等。民间诸神寓于仙风道骨,无不生动地昭示了“七星落地上”“北斗在人间”的如画风光真谛。
△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勇强 摄
当然,正如我们发掘七星文化,并以此为内涵去建设新的旅游文化产品一样,我们看重七星岩的这些道家风物,立足点是在其民间文化、风俗的历史因素,而非他们的宗教影响。借木成林,充分利用和发展原有的基础,努力增添新的游览景观,营造新的人文亮点,满足当今游人的文化心理需求,才是我们开发建设七星文化的根本宗旨。
其实我们已经这么做了。从2002年到2008年,邀自四川、上海的有关专家与肇庆旅游部门曾几度合作,早就作出了以七星岩现有景观为切入点、整体打造七星文化主题氛围的设想或项目策划方案。可惜迄今为止,还是纸上谈兵,明知可行却举步维艰。只有太阳岛上几座略现端倪的北斗亭阁,呈孤军之势,日夜呼唤着共创七星文化的风樯阵马。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有难得的资源,有丰富的创意,有切实的基础,只要我们敢于致力七星文化的开发与建设,肇庆旅游以“人间北斗”的创新品牌雄起南中国,又何足道哉!
◆ 来源:端溪书院 谢远谋
◆ 编辑:吴颖怡
◆ 一审:龙爱文 陈楚
◆ 二审:邓俊丽
◆ 三审:童益南
星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